
近期,东亚海域的局势似乎正在悄然变化。日本防卫省的一则通报,将外界的目光引向了中国海军的一次不寻常的行动:一支由水面舰艇和潜艇支援舰组成的编队,悄然驶入了日本海。根据日方的消息,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对马海峡发现了一艘前所未见的中国巨型舰船,正缓缓向日本海航行。这艘舷号为“841”的舰艇,以其庞大的体型和独特的装备配置,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舰首的直升机起降平台,以及舰体后部密布的大型吊臂和圆筒状装置,均暗示着这艘舰艇的使命非同寻常。
这艘神秘巨舰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是中国海军最新型的万吨级927型综合潜艇支援舰“西湖”舰。作为中国新一代潜艇救援的核心装备,927型潜艇支援舰的满载排水量达1.38万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已有两艘该型号舰艇加入中国海军序列,分别是2023年7月加入南部战区海军的“镜泊湖”舰(舷号830),以及2025年4月入列北部战区海军的“西湖”舰(舷号841)。
根据可靠消息,国内船厂至少还有两艘927型潜艇救援舰正在建造中,未来中国海军或将拥有总计6艘该型号的万吨级综合潜艇支援舰,这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支援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几乎在“西湖”舰穿越对马海峡的同时,中国海军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绍兴”舰(舷号134)和“乌鲁木齐”舰(舷号118),以及903A型补给舰“千岛湖”舰(舷号886)也一同进入了日本海。
这一编队行动,无疑引起了日方的高度警惕。日本方面迅速采取行动,紧急调动了大量反潜机和侦察机,试图探明中国海军此举的真实意图。那么,中国海军派遣如此规模的编队进入日本海,究竟意欲何为?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派遣大型潜艇支援舰通过对马海峡向东北方向驶入日本海,通常是为了给核潜艇的远航作战任务提供支持。
这表明,此次行动与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换言之,在我方水面舰艇编队进入日本海的同时,极有可能还有我方核潜艇也在该海域执行任务。潜艇,作为一种隐蔽性极强的军事装备,在现代海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其作战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潜艇始终面临着失事的风险。
潜艇艇员的脱险方式主要分为自救和救援两种:在浅水区域,潜艇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自救;而在深水区域,则需要专业的援潜设备提供支援。因此,拥有一支强大的潜艇支援力量,对于维护潜艇部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事件,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这一事件促使各国普遍开始重视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并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投入。中国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我国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部队实力的不断增强,潜艇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展至深海大洋,这也对潜艇的支援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先后研制并装备了926型、927型综合援潜救生船以及LR-7型深潜救生艇等装备,从而显著提升了潜艇远洋作战的支援能力。这些先进的装备,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具体来看,中国的926型综合援潜支援船排水量超过7000吨,舰长135米,宽18.6米,共建造了3艘,分别是北部战区的“洪泽湖”号(舷号846)、“阳澄湖”号(舷号847)和南部战区的“向阳湖”号(舷号832)。该型舰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并配备了全回转舵桨,使其能够灵活地调整船位和角度,从而方便救援作业的开展。舰上还配备有进口及国产潜水救生舱、LR-7型深潜救生艇等设备,具备较强的潜艇救援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LR-7型深潜救生艇是从英国引进的,由英国佩里·斯林斯比系统公司研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救生设备之一。其作业深度可达500米,配备有6个螺旋桨推进系统,能够在恶劣的海况下救援各种型号的核潜艇及常规潜艇,每次能够搭载18名遇险人员。中国于2008年底从英国引进了LR-7型潜艇救生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军的深海救援能力。
中国并未止步于引进。在926型综合援潜支援船的基础上,中国又自主研制了927型潜艇支援舰。与926型相比,927型在布局上有了明显的改进:直升机起降平台从舰楼顶部移至舰首甲板,面积更加开阔,并且避开了动力系统烟道排气的干扰;舰体前后的配重也更加均衡,从而显著提升了耐波性。这些改进,都使得927型潜艇支援舰在恶劣海况下的作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了布局上的改进,927型潜艇支援舰在装备上也更加先进。该型舰装备有大深度耐压潜水钟、LR-7型深潜救生艇、加压舱以及无人遥控潜水器等设备,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潜艇救援任务。舰尾甲板配备有起重机和绞车收放系统,可以投放各种类型的救援设备,进一步增强了其救援能力。此外,船上的医疗区还设有病房、手术室和理疗区,能够对获救人员进行全面的医疗处置,体现了中国海军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927型潜艇支援舰还延续了926型的动力定位系统,依靠两台全回转双桨舵推进装置以及船首侧推进器,可以实现横向平移、原地转向等动作,从而在风浪洋流中保持稳定的定位。这样一来,它无需抛锚就能够精准地停靠在失事潜艇的上方,避免锚缆对潜艇造成二次伤害。其甲板基座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地适配不同的救援装备,从而提升作业效率。
这些先进的技术,都使得927型潜艇支援舰成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可靠的后盾。从战略层面来看,潜艇支援舰在日本海的出现,或许不如导弹驱逐舰那样引人注目,但对于真正的军事分析专家来说,“西湖”舰的亮相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它表明,中国海军正在不断提升其远洋作战能力,并致力于维护其在相关海域的战略利益。
在“西湖”舰驶入日本海之前的12小时内,中国海军一支由2艘052D型驱逐舰和1艘903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水面舰编队已经先行进入了该海域。这一系列行动,都表明中国海军正在加强其在日本海的军事存在。
面对中国海军的这一系列行动,日本防卫省紧急发布通告,称“首次确认中国海军新型潜艇救难舰现身”。这一通告,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方面对中国海军力量发展的关注和担忧。有分析人士推测,此次“西湖”舰进入日本海,很可能是为了配合中国海军的093攻击型核潜艇开展远洋演练。如果这一推测属实,那么就意味着中国的核潜艇可能早已在这片海域活动,只是日美的反潜系统未能及时发现而已。
中国海军此次在日本海的行动,是一次精心策划、目标明确的军事行动。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和决心,也反映了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的坚定立场。随着中国海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能够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