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蒂利克成为国足新帅最热门人选,足协看中他熟悉亚洲足球和中超联赛的双重优势。 这位德国老帅执教韩国队期间战绩不俗,在天津泰达更证明了自己点石成金的能力——激活杨立瑜、挽救保级队,甚至让李源一踢出“神仙球”救主。
若执掌国足,施蒂利克将重用昔日爱将李源一担任队长,同时可能弃用韦世豪等纪律性不足的球员。
这一用人思路引发热议:李源一能否担起核心重任? 韦世豪真没机会了? 国足新老交替的关键抉择就在眼前。
足协为国足选帅的消息一出,施蒂利克的名字立刻冲上热搜。 足协明确要求新帅必须熟悉亚洲足球和中超环境,而施蒂利克恰好是少数同时满足这两点的教练。
他曾在2014至2017年执教韩国国家队,带队打进世界杯预选赛并取得约60%的胜率。尽管2017年世预赛客场0-1爆冷输给缺少武磊的中国队,但球迷认为那场失利更多是因孙兴慜缺阵导致排兵捉襟见肘,而非战术失误。
施蒂利克真正的“加分项”在中超。 2018年接手天津泰达时,球队深陷保级泥潭,但他仅用半个赛季就带队提前五轮保级成功。
他擅长激活球员潜力:中场王秋明从边缘人蜕变为核心,杨立瑜被他点拨后进攻端突飞猛进。 而李源一,正是他战术板上最特别的棋子——2018年对阵大连一方时,李源一用一记外脚背“神仙球”绝杀对手,直接帮施蒂利克保住帅位。
这场胜利也让泰达打破四年“七月不胜”魔咒。
李源一在施蒂利克麾下的角色充满戏剧性。 2019年泰达时期,他因不适应边前卫位置被质疑“攻防皆平庸”,甚至沦为三方交易的筹码。
但施蒂利克坚持用他,理由很直接:“李源一有进攻灵感,他能用一脚球改变比赛。 ”这种信任换来回报:李源一每个赛季都能贡献2-3个关键进球,包括那记被韩媒称为“上帝外脚背”的绝杀。
如今国足面临新老交替,93年出生的李源一成为仅存的可续用中场,施蒂利克若上任,计划直接提拔他当队长,看中的正是其大心脏特质。
与李源一受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韦世豪可能面临的冷遇。 施蒂利克治军以“铁腕”闻名,执教韩国队时便强调纪律高于天赋。
2019年泰达对阵恒大前,他直接放话:“赢球靠团队,不靠个人表演。 ”这种风格与韦世豪的“刺头”属性格格不入。
当年施蒂利克为整顿更衣室,甚至放弃组织型中场李源一,转而引进工兵型后腰郑凯木。 若他执掌国足,韦世豪这类情绪波动大、训练纪律松的球员,大概率会被排除在名单外。
施蒂利克的战术哲学也引发讨论。他执教韩国队时放弃激进进攻,转而追求“平衡战术”。
2016年世预赛中韩战前,他特意以奥运会上韩国爆冷输洪都拉斯为例,警告球员:“轻视对手等于自杀。 ”最终那场比赛韩国虽3-2险胜,但防守漏洞暴露明显。
这种保守倾向在泰达时期更明显:2019赛季他坚持4-1-4-1阵型,导致球队“头重脚轻”,中场缺乏创造力,被津媒讽刺“像吴老二脑血栓,见谁都哆嗦”。
但也正因务实风格,他两次带泰达保级成功。
足协选施蒂利克的另一现实原因是“性价比”。 他执教泰达年薪仅约150万美元,而足协为新帅预留的预算为200万欧元,完全在承受范围内。
对比其他洋帅,施密特虽提出激进的“德式高位逼抢”战术,但要求球员8秒内完成合围、训练心率达180次/分,这种强度对国足体能是巨大考验;而施蒂利克的“稳守反击”更贴近现有球员能力。
不过,他能否复制在泰达的成功仍是未知数——国家队缺乏俱乐部长期的磨合周期,且需直面亿万球迷的审视压力。
围绕施蒂利克的争议从未停止。 有球迷翻出1994年德国教练施拉普纳带国足输也门的“黑历史”,质疑德系教练水土不服;
也有人指出他执教韩国时虽亚洲杯夺亚军,但世预赛关键战仍依赖孙兴慜个人能力。
不过,支持者认为他擅长“用弱牌打好局”:泰达2019年投入仅991万欧元,却让中游配置踢出超预期战绩。 如今国足在12强赛1胜3平6负垫底,或许正需要这种“点石成金”的务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