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过没有,一个人的一支笔,能让全世界都跟着紧张起来吗?
前两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搞了个大动作,签了个行政令,要对一大堆国家收“对等关税”。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从今年8月7日开始,没跟美国签协议的国家都得交“保护费”,税率从10%到41%不等。
说实话,我刚看到这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老兄又来了!
加拿大哥们儿最惨,关税从25%直接蹦到35%,瑞士那边更是被“照顾”到39%,南非也得承受30%的重担。咱们的台湾地区、越南那边是20%,东南亚那一圈国家像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统统19%。印度兄弟也跑不了,25%安排上了。
你说这特朗普是咋想的?他们那边说得冠冕堂皇,什么“对等关税”,说是要应对美国在全球面临的“不对等”贸易待遇。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老子在外面吃亏了,现在要找回场子!
可这招“美国优先”的套路,真的管用吗?
先说说美国自己家里的情况,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数据摆在那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跌到48.5,这是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啥概念?就是制造业现在蔫儿了,提不起劲来。
更要命的是,这关税一上来,进口货价格蹭蹭往上涨,最后买单的还不是老百姓?企业生产成本高了,消费者生活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通胀压力这不就来了嘛。
我有个在美国做生意的朋友跟我吐槽:“现在真是头疼死了,供应链全乱套了。”很多美国企业本来就依赖全球供应链,这关税政策一搞,原材料短缺、零部件供应不足,企业正常生产都成问题。
更绝的是,有些企业为了躲关税,直接把生产基地搬到国外去了。这不是自己把工作岗位往外推吗?搞来搞去,美国工人的饭碗反而丢了。
但受伤的可不只是美国自己。
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多少国家对美出口受阻,贸易额直接下滑,经济增长压力山大。
特别是那些靠对美出口吃饭的新兴经济体,现在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出口市场萎缩了,外汇储备也跟着缩水,经济发展直接被卡脖子。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全是坏的。有些国家开始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制造业企业纷纷把生产搬到别的地方,想办法降成本、提竞争力。这就像是“风水轮流转”,有些国家的产业可能会空心化,有些国家反而迎来了发展机会。
全球商品价格也跟着瞎折腾,有些国家通胀上升,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攀升。这社会稳定性,你说能不受影响吗?
各国也不是吃素的,该反击的时候绝不手软。
加拿大参议院直接通过法案,终止汽车关税,还保留着对美国112亿美元商品的报复清单,这是在告诉美国:“兄弟,咱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巴西那边更狠,启动了“经济对等法案”,授权对600类美国商品加征10%-25%的关税。这就是赤裸裸的“以牙还牙”。
欧盟也没闲着,联合中日韩直接向世贸组织提交诉讼。这是要在国际法庭上跟美国掰扯掰扯。
更有意思的是,大家开始抱团取暖了。
东盟十国启动本币结算体系,就是想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招够狠的,直接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各国都意识到了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开始更积极地搞多边合作。
这场关税大战,说到底是在挑战整个多边贸易体制。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被严重冲击,WTO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都受到质疑。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现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真是迫在眉睫。
不过,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趋势,可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就能阻挡得了的。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在短期内给全球化进程踩了刹车,但这股历史潮流是挡不住的。
各国在经历短期阵痛之后,肯定会更加坚定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毕竟,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现在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产业链布局,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有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区域合作构建更紧密的区域产业链,有些企业则加速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这场关税风暴,表面上看是贸易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次变化。美国想通过关税手段重塑全球贸易秩序,但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最终可能会让自己更加孤立。
说到底,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通过“闭门造车”来实现长期繁荣。合作共赢才是王道,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你觉得特朗普这次的关税政策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吗?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你看来,各国应该怎样应对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