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线电话:
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不忘历史!不忘国耻,廖家人曾经接受日本鬼子投降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70 发布日期:2025-08-19 02:19

1945年9月28日,越南河内总督府内,日本军官小野国太郎的双手止不住地发抖。

那把祖传武士刀在他手里像块烫手的山芋,举也不是,放也不是。

站在他面前的廖良模眯着眼睛,心里暗骂:"现在知道怂了?当年在南京城耍威风的时候可不是这副德行!"这位云南讲武堂出身的军需官,此刻正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

就在一个多月前,湖南芷江机场同样上演着类似的一幕。廖耀湘带着他的新六军五万弟兄,把受降会场围得跟铁桶似的。看着那些往日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现在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有个小战士忍不住嘀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这话可把旁边的老兵逗乐了:"你小子懂啥,这帮孙子就是欠收拾!"

说起日本投降这事还挺有意思。天皇8月15日广播里说要投降,可直到9月2日才在美军密苏里号上签字画押。这感觉就像街头打架,对方先喊"我认输",过半个月才正式写保证书。中国特意把胜利纪念日定在9月3日,就是要让全世界都记住,这场仗咱们赢得明明白白。

廖耀湘那天特意换上了新军装,连皮鞋都擦得锃亮。这位从淞沪会战打到缅甸战役的将军,看着会场里垂头丧气的日本军官,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当年在上海滩,他的部队被打得只剩裤衩;在野人山,弟兄们饿得连皮带都煮着吃。现在可好,终于轮到这帮王八蛋看咱们脸色了。有个日本代表递文件时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廖耀湘心里暗爽:"现在知道怕了?当年在南京城可不是这德行!"

河内那边更有意思。廖良模接过小野的军刀时,故意慢悠悠地擦了擦刀鞘。这把刀说不定沾过多少中国人的血,现在倒成了战败的证据。小野低着头,汗珠子吧嗒吧嗒往地上掉,那模样活像考试作弊被逮住的小学生。旁边法国记者拍下的照片里,廖良模那个眼神,简直能把小日本瞪出个窟窿来。

要说这两兄弟也是够绝的。一个在湖南看鬼子交枪,一个在越南收鬼子军刀,这配合打得,比相声里的捧哏逗哏还默契。新六军的弟兄们私底下都开玩笑说,廖长官这是要把鬼子最后一点遮羞布都给扯下来。可不是嘛,从东北到越南,中国军人走到哪儿,小鬼子的脑袋就得低到哪儿。

当年那些场景现在想想还挺解气。东京那些大人物在广播里哭哭啼啼说要停战,可中国战场的鬼子兵一个个还不死心,有的甚至躲在山里当野人。结果呢?还不是被咱们揪出来排队缴械。有个老炊事兵说得最逗:"这帮龟孙子,打仗的时候嗷嗷叫,投降的时候倒学会装可怜了。"

时间一晃八十年过去,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都成了老黄历。现在的小年轻可能都不知道,当年为了等来这一天,中国人付出了多大代价。三千五百万人伤亡,大半个中国被打成废墟。就像村里老人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事要是不写下来,过不了几代人就得忘干净。

那把在河内交接的武士刀,现在不知道躺在哪个博物馆里。倒是廖耀湘当年在芷江穿的那身军装,至今还保存得板板正正。两件文物摆在一起,活脱脱就是一部抗战史。一个代表鬼子的垂死挣扎,一个见证中国的浴血重生。

要说历史有时候真会开玩笑。当年耀武扬威的侵略者,现在只能在后人的回忆里扮演丑角。而那些真正的主角,像廖家兄弟这样的抗战军人,反倒成了教科书里轻描淡写的一笔。不过话说回来,能让子孙后代安安稳稳过日子,这不正是他们当年拼命想要的结果吗?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受降仪式结束后,廖良模特意去吃了碗越南河粉。他说这顿饭比庆功宴还香,因为终于不用再闻战场的硝烟味了。这话听着心酸,可仔细想想,不就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吗?能安安生生吃顿饭,平平淡淡过个日子,比啥都强。

现在去芷江受降纪念馆,还能看到当年会场的复原场景。那些桌椅板凳摆得规规矩矩,可当年坐在上面的人,心里指不定怎么翻江倒海呢。日本代表签字的钢笔,据说后来被个美国大兵顺走了,这倒挺符合历史的一贯作风——总有些细节让人哭笑不得。

八十年足够让很多事变得模糊,但有些画面永远清晰。就像小野交刀时那个狼狈样,或者廖耀湘站在受降台前挺得笔直的背影。这些记忆碎片拼在一起,就成了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抗战图景。说句实在话,记住这些不是为了记仇,而是要明白一个理儿:腰杆子硬了,说话才能硬气。

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