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车友,今儿个咱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聊聊大伙儿每天出门都躲不开的——绵阳元通中街这档子事!
这可不是隔壁老王家的家长里短,是实打实关乎你我腿脚的大问题!
这条元通中街,横贯学府雅苑与绵中高三校区,用“咽喉要道”来形容,可不为过。
赶上早晚那点儿高峰时段,车挨车,人挤人,那场面,堪比庙会!
可您猜怎么着?
这地儿,要动真格的了——交通,得“束腰”!
“束腰”是啥意思?
就是得缩紧,得控制!
得,估计听到这儿,靠这条路吃饭的老司机们,心头免不了犯嘀咕。
先别急眼,听我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讲。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为了改善涪城区高圣平片区的水利工程,摆脱“雨季看海”的窘境,上面决定对元通中街(学府雅苑至绵中高三校区这一段)进行排水管道的大手术。
这本儿是个利在千秋的善举,可动土施工,势必得占道,这交通,想不难受都难。
各位也都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按照官方的“红头文件”,从明年盛夏七月十二起,到金秋十月十二截止,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元通中街(学府雅苑至绵中高三校区段)施行交通管制。
怎么个管制法?
说白了,就是车辆得“靠右走”,下山方向单向通行,想从学府雅苑去高三校区,OK,一路绿灯;反过来,对不起,您得另寻他路。
那家住山上,指着这条路上下班的朋友怎么办?
别慌,人家也想到了,把元通路拉来“配对儿”,作为单向交通的补充线,想上山的车辆,就从元通路绕。
这点还算人性化,起码没把大伙儿的路彻底堵死。
至于那些骑电驴、自行车,溜达着遛弯的大爷大妈,不受影响。
要紧的事儿在后头!
施工这一段,严禁车辆随意停靠!
换句话说,以后想在路边图省事,见缝插针地“蹭”个车位,没门儿!
可以预见的是,一大批习惯了“自由停车”的车主,估计要开始怀念过去那段“野蛮生长”的日子了。
为啥要下这么狠的“禁停令”?
这还用细说?
原本就窄的路面,再被乱停乱放的车辆一挤占,不就成了肠梗阻?
到时候,别说排水管道了,救急的车能不能过去都悬!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光有好政策还不够,得有铁腕手段才能保证畅通。
当然,这项工程的开展,短期内确实会给大伙儿带来诸多不便。
所以,有关领导也给出了建议,让大伙儿尽量绕行高涧槽路、西山南路等其他道路。
说到这个绕行,话题可就来了。
高涧槽路、西山南路,哪一个不是绵阳出了名的“堵霸”?
特别是赶上早晚高峰,那车速,能赶上蜗牛就算烧高香了!
现在让原本就“亚历山大”的路段再分流一部分车辆,这不是让本就拥堵的路段交通压力更大吗?
当然,咱也不能一味地抱怨。
毕竟,这管道改造说白了,是为了根治城市顽疾,是为了能让大伙儿今后不再“城市看海”,从长远来看,是件大好事。
所以,咱们理应给予理解,多多支持。
但话也要说回来,相关部门在制定交通调整方案时,能不能再周全一些?
比如,能否在周边见缝插针,多规划一些“临时补给点”(停车位)?
能否好好优化一下红绿灯的“工作时间”,让绿灯多亮一会儿?
能否多安排一些穿“荧光绿”的“交通指挥家”,现场疏导?
要知道,“堵”这事儿,光靠“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如果条条绕行路,都堵成了“贪吃蛇”,那还不如直接猫在家里刷剧呢!
到时候,堵在路上的怨气,很影响邻里和谐。
再者说了,这次交通管制,时间跨度三个月!
这可不是三两天就能过去的!
这么长的时间,大伙儿都得在这“出行难”的阴影下过日子,苦不堪言。
所以,管理者务必做好万全的准备,把对大伙儿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记得前些日子,听朋友讲了一个段子,说有个急性子的司机,眼瞅着前方车队静止不动,按捺不住心中怒火,下车想找个说法。
结果逮着个交警就问:“这是搞啥子嘛?堵成这个熊样?”交警一脸无奈:“前面修路。”司机一听更炸毛了:“要修好久嘛?”得到的回复是:“大概要三个月。”这哥们听完,仰天长叹:“三个月?那我还是退了车票,打道回府吧!”
笑归笑,闹归闹,段子里藏着的,是老百姓对“堵”的深深恐惧,对“路”的殷切期盼。
希望这次负责的部门,能真正把大伙儿的感受放在心上,拿出掷地有声的对策,别让修路变成“添堵”,让大伙儿顺顺当当,一路坦途。
作为一个汽车类自媒体,我想给各位提供几点建议:其一,尽量避开高峰期出行,别去凑热闹;其二,出门之前,先在导航上瞅瞅,规划好线路,挑条最顺畅的路走;其三,心态放平和,别因为堵车就上火,跟自己过不去。
最后,我想说:城市建设,说到底是为了提升大伙儿的生活品质。
在搞建设的同时,也别忘了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
只有这样,才能把“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真正落到实处。
对这次元通中街的交通调整,各位有啥想说的?
欢迎各位在留言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说不定您的金点子,就能帮大伙儿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