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当空的七月,伊犁河谷的稻田间人头攒动,游客们举着手机争相拍照。
老马蹲在田埂上,眯着眼睛看着自家地里那几个五颜六色的大字"察布查尔欢迎您",黝黑的脸上堆满了褶子。"种了一辈子地,谁能想到稻子还能这么玩儿?"他掸了掸裤腿上的泥巴,咧着嘴笑了起来。
这片神奇的稻田位于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当地人都管它叫"稻光谣"。六年前这里还只是普通的水稻种植区,如今却成了网红打卡地。彩色水稻组成的花样图案在阳光下发着亮,游客们挤在观景台上比划着剪刀手。副乡长郭富健正忙着给一拨客人讲解,嗓子都快喊哑了:"这可不是用颜料画的,我们专门培育了不同颜色的水稻,按图纸种出来的!"
要说这地方的条件是真不赖,"塞外江南"的名头不是白叫的。伊犁河的水哗啦啦地流,浇灌着这片沃土。察布查尔大渠像条巨龙蜿蜒而过,数不清的支渠把河水送到每块田地。水稻在这儿长得贼好,颗粒饱满得很。但光种粮食总觉得差点意思,乡里人琢磨着得搞点新花样。
这不,他们就想出了用稻子"画画"的主意。"刚开始大伙儿都觉得这事不靠谱。"正在田里捞螃蟹的阿迪力抬起头擦了把汗,"后来看见游客一波接一波地来,才知道这法子真中!"他抓起一只张牙舞爪的大闸蟹晃了晃,"咱现在不光卖米,这蟹子一斤能卖好几大十呢!"
村里开农家乐的古丽大姐乐得合不拢嘴。她家的小院里摆满了餐桌,游客们正埋头吃着刚出锅的大盘鸡。"以前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一天能接待几十号人。"她翻动着烤肉架上的羊肉串,"最忙那会儿,连我闺女放假回来都得帮忙端盘子。"
技术员老王是江苏来的援疆干部,戴着副眼镜整天在田间地头转悠。他为这稻虾共养的事可没少操心。"新疆昼夜温差大,刚开始虾苗成活率低得很。"他蹲在水渠边测着水温,"后来咱改良了饲料配方,又在田里挖了深水区,这才把产量搞上来。"
年轻的艾克去年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村当导游。"在外面打工累死累活还存不下钱。"他举着小喇叭给游客讲解,汗珠顺着脖子往下淌,"现在家门口上班,挣得不比城里少,还能天天吃我妈做的拉条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稻田上。郭富健站在观景台最高处,望着远处忙碌的村民和嬉笑的游客。风吹过稻田,那些彩色的图案仿佛在轻轻摇曳。记得项目刚开始时,不少老辈人都摇头,说庄稼人不该整这些花里胡哨的。现在看见家家户户日子越过越红火,谁还能说这不是条好路子?
村头小卖部的电视机里正放着新闻,说今年"稻光谣"的游客量又创新高。几个孩子追逐打闹着跑过,空气中飘着烤肉和稻香的混合味道。老马拎着刚捞的螃蟹往家走,嘴里哼着小曲。这群把地种出花来的庄稼人,正在用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