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琉 音
编辑 | 李春晖
靠卖烤肠狂赚 15 亿、低调转型企业家的谢霆锋,早不需要抛头露面吃开口饭了。然而今年他却一反常态,不仅久违地宣布要开巡演,还跑了不少品牌的商务活动。起初,吃瓜群众以为这是干腻了企业家,想回归明星身份换换口味。
直到 7 月初,一则爆炸性消息释出,众人才恍然大悟:敢情他是要帮"恩司"英皇还债啊?
7 月 3 日,英皇国际因 166 亿港元银行借贷逾期,被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质疑其持续经营能力。英皇国际主要经营的是地产业务,负债危机与房地产的整体"寒冬"有关。但甭管什么原因,该消息一经披露,英皇系上市公司股价集体下跌,即使盈利状况较好的英皇钟表珠宝也难逃一劫。
虽说英皇系公司都是独立运营,艺人业务收入和英皇国际并没有直接财务关联。但熟悉英皇历史的人都知道,所有英皇系资本都由一个幕后大佬操盘—— 82 岁的杨受成,响当当的香港娱乐教父,当年天涯八卦百谈不厌的人物。
2023 年的英皇电影巡礼活动上,成龙、刘德华、梁朝伟、张学友、古天乐等香港天王巨星还集体登门拜访,曾志伟、黄百鸣、江志强等大佬亦悉数到场。彼时,不论英皇电影还是英皇集团,都仍是蒸蒸日上的气象。转眼到了今年,英皇集团却已摇摇欲坠。
杨受成这位耄耋之年的"教父",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破产危机。早在 1983 年,杨受成所持上市公司"好世界"因过度投资地产,导致资不抵债。最终,杨受成所有资产被汇丰银行清盘接收。按当时媒体戏剧化的报道:从银行总部走出时,他的身上只剩一只手表、一套衣服和一副眼镜。
但就像如今的男频爽剧,杨受成仅花三年时间就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东山再起。这一次,他还会如此幸运吗?眼下,英皇艺人非比寻常的活跃,显然是被寄予厚望来化解英皇危机。
英皇电影:成也大片,败也大片
疫情结束后,英皇电影主投的香港导演大片接连扑街,仿佛是正式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2023 年,庄文强导演的《金手指》投资高达 3 亿,内地票房仅收 5.7 亿,香港票房约收 4000 万。同年,林超贤导演的《爆裂点》传闻投资 2 亿,内地票房仅收 1 亿,香港票房不足 500 万。2024 年,邱礼涛导演的《海关战线》传闻投资成本超 2 亿,内地票房仅 1.29 亿,香港票房约有 1000 万。
自打去年下半年起,英皇电影再没开一个新项目,连第一部相当卖座的《神探大战 2》也被延期了。同期,英皇电影板块传出裁员风波。
今年英皇电影只上映了一部新片,即正在上映的饶晓志新片《无名之辈 2》,上映 10 天票房堪堪突破 5000 万。对于现在的英皇电影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在 2020 年以前,英皇电影只参投大片,并不主控大片。其主投项目主要是中等体量与小成本影片。不少赚钱的香港小片能连拍续集,比如邱礼涛与蔡卓妍合作的两部爱情片《原谅他 77 次》《感动他 77 次》,以及《不日成婚》《扎职》系列。
英皇之所以一脚踩进大片的坑里,大概率是看到博纳主导的港式大片的崛起。博纳的港式大片肇始于 2016 年的《湄公河行动》,往后每年都有一部主旋律港式大片出尽风头。2019 年,博纳更是进入了全面开花的一年,手握三部大卖影片,即 17 亿的《烈火英雄》、29 亿的《中国机长》以及 11 亿的《叶问 4》。
有趣的是,英皇电影投身大片的同一年,安乐影业开始缩减大片投资。曾经做出过《捉妖记》系列大片的安乐,在《赤狐书生》败北之后,开始专注做一些香港小片。而曾经靠香港小片稳定赚钱的英皇,反而高举高打做起了面向内地市场的大片。英皇与安乐从此交换身位。
如今看来,急流勇退或许才是明智的。英皇进入大片投拍行列时,正是港式类型片繁荣的尾声。疫情期间,英皇电影主控的《除暴》《神探大战》都勉强尝到甜头。但疫情结束后,港式类型片迅速滑入低谷,英皇与博纳也一道遭遇了事业滑铁卢。
虽然英皇电影在此期间也一直有在投资香港小片,其中《破 · 地狱》还实现了大幅盈利。但相比大片亏损的钱,实在是杯水车薪。同一时期,安乐倒是运作出了一系列卖座小片,如《毒舌律师》《梅兰芳》《还是觉得你最好》等,接连赚到稳定的现金流,平稳渡过了大片衰退潮。
都说港娱大亨里,邵氏电影老板邵逸夫热衷慈善,安乐影业老板江志强唯爱电影,英皇电影老板杨受成是最会做生意的那一个。可现在看来,在做电影生意方面,江老板还是更有预见性。
现在英皇电影仅剩三部存货,包括两部港式大片《内幕》《冲锋》与《无名之辈 3》,票房前景均不容乐观。
英皇艺人:青黄不接,演唱会运转乏力
连续往"浪姐"输送了三季参赛艺人的英皇,到 2024 年就面临无人可送的窘境。能送去参赛的老将和新人都去过了,"一姐"容祖儿去了第二季,Twins 去了第三季,"金像影后"刘雅瑟与"创造 101 选手"许靖韵去了第四季。
英皇头牌经纪人霍汶希早就意识到"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些年一直推出各种培养新人的计划。比如早年与中戏、浙传等艺术院线合作英皇演艺学堂,近期与乐华娱乐共同启动青少年艺人培训班。
但英皇终究没能捧出什么新人。近期的商演中,网友调侃谢霆锋、容祖儿、张敬轩仍然是英皇最有希望的"还债三人组"。
疫情结束后内地演出市场火爆了三年,英皇头部歌手们也算吃到一些红利。2023 年,古巨基开了内地巡演。2024 年,Twins、李克勤开了内地巡演。今年又有陈慧娴的巡演。张敬轩因为舆论原因,一直环内地巡演。
但最令歌迷不解的是,英皇"一姐"容祖儿的巡演却一再搁置。2023 年,容祖儿继续完成了 2019 年开始的《pretty crazy 世界巡回演唱会》,在新加坡开了最后一场,并没有吃上国内演出市场的红利。
2024 年暑假,容祖儿在澳门开了 20 场《Eternity 演唱会 2024》。今年上半年,仍然是在澳门开演唱会。至于内地,只有一些拼盘演唱会与音乐节。
有传闻称,这是因为英皇和澳门新濠签了合约,旗下艺人容祖儿、张敬轩都在澳门新濠开了很多场演唱会。也有歌迷认为,英皇根本没有运转多个演唱会的能力。容祖儿澳门演出结束后,音乐总监何炳进了李克勤巡演,今年又跑去陈慧娴的演唱会,一个音乐总监要供多个艺人使用。
演员方面,英皇始终没能捧出什么真流量。歌手出道的陈伟霆转型拍戏,一度颇出风头,但似乎总差那么一口气。陈伟霆担任男主的电影不多,票房没有超过 1 亿的。2018 年,陈伟霆主演的 IP 大片《战神纪》更扑得轰轰烈烈。
剧集方面,陈伟霆从 2016 年就开始搭档 85 花主演,陆续合作了赵丽颖、刘诗诗、马思纯与杨幂,但都未入预期。《斛珠夫人》后陈伟霆沉寂了两年,又开始搭 95 花演戏。与赵露思合作的待播剧《许我耀眼》以及在拍剧《九门》,可能是年近四十的陈伟霆最后的翻红机会。
陈伟霆之后,英皇一度寄望于内地演员刘雅瑟。可同为金像影后,刘雅瑟得奖之后的声量与资源明显不如春夏。所以,霍汶希不得不逼她去参加"浪姐",再次宣传一下自己的"影后"身份。但刘雅瑟走的是青衣路线,目前戏约倒是好于陈伟霆,手握三部待播剧。
去年,英皇开始探索海外合作的可能性。陈伟霆、刘雅瑟合作的剧集《太阳星辰》是英皇与 Netflix 的首次合作。可惜该剧虽然口碑尚可,但热度平平,没能为英皇推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娱乐板块还能怎么救英皇?
这些年,英皇娱乐板块到底赚了多少钱,是没有上市公司财报披露的。英皇娱乐 2000 年就在港交所上市了,但 2009 年,英皇娱乐突然入股内地彩票业务商龙彩并改名龙彩娱乐。隔年,龙彩娱乐又改名中国 3D 数码。后续,又改名为中国创意数码娱乐,主营影视制作与发行,并于 2023 年正式退市。
龙彩之后的这些公司虽然一直用着英皇娱乐的上市代码,但已经和英皇娱乐业务没什么关系。而英皇娱乐之所以会有这番奇怪的"换壳"退出操作,应该是因为当时的艺人业务真不赚钱。
英皇娱乐 2009 年的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集团主要收入为艺人管理业务,收入 870 万港元,占了集团总收入 22%。虽然亏损大幅收窄,但英皇娱乐仍然亏了 140 万港币,2008 年同期亏了 6720 万港币。
硬糖君回想了一下 2010 年左右的内娱市场。那会天价片酬都开始兴起了,香港老牌艺人尤其有市场。当年有消息爆料,周润发的片酬高达 4000 万。怎么英皇艺人才赚这么点?
彼时,英皇在遭遇了成龙、陈奕迅、陈冠希等巨星接连出走后,主要业务重心转向了音乐。2005 年,英皇与无限电视合办《英皇新秀歌唱大赛》;2008 年,英皇与海蝶音乐结盟。但当时的内地演出市场,的确不如演戏赚钱。在古早新闻里,当年选秀走红的李宇春商演报价为 40 多万。
内地市场崛起后,英皇娱乐的业务布局好像总是"慢半拍",与时代浪潮完美错位。2010 年起,内地影视高速发展,各路资本涌入。而直到 2016 年,英皇才有培养演员进影视圈的架势,没两年就赶上了影视寒冬。现在,歌手能在演出市场赚热钱了,英皇歌手偏又青黄不接,运作演唱会的能力更是不足。
能给英皇娱乐板块吃上红利的业务不多了。眼下,谢霆锋时隔 20 年再开演唱会,容祖儿失声刚恢复就商演不断,霍汶希亲自下场带着阿 sa 做直播……硬糖君不敢妄加评论,这些动作能否力挽狂澜,但努力总是有回报的吧,起码也是表个态度。
杨受成将自己的传记取名为"争气",是对他大半辈子大风大浪的人生总结。容祖儿在近期采访里,也回应了记者对负债危机的提问。其中一段发言被网友盛赞有水平,既阐释了大环境的原因,又肯定了老板运筹帷幄的能力。总之,她相信英皇能够渡过难关。
或许真如网友所说,"顶级牛马"是英皇最好的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