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框架下,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其发行进度与基建投资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对稳定经济增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结构调整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5 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截至 8 月 15 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约 28369 亿元,与 2024 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 39.7%,发行进度达到 64.5%。这一显著变化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政策层面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促使专项债发行提速,以便更早地为相关项目注入资金。例如,7 月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6169 亿元,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发行量新高,充分显示出政策推动下发行节奏的加快。
专项债发行进度的加快,直接为基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充足的资金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前提。大量专项债资金投向市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专项债资金助力高速公路、铁路等项目建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协同发展。以某省为例,通过专项债资金支持,新开工建设的一条高速公路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建材、工程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拉动了一系列上下游产业的经济增长。
从投资贡献率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 - 7 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3.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 1.6 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3.0%,比上半年提高 6.0 个百分点。这清晰地表明专项债资金对基建投资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随着下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大规模发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同时,专项债发行进度的调整能够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灵活变化。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加快发行进度,迅速将资金投入基建项目,能够有效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而在经济形势向好时,合理控制发行节奏,确保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和精准性,避免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
此外,专项债发行进度还会影响市场预期。当发行进度加快时,市场能够感受到政府稳定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从而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建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如一些社会资本看到专项债支持的基建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稳定的收益预期,纷纷跟进投资,进一步扩大了基建投资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