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歌手2025》的璀璨舞台上,林志炫的回归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激起千层浪。此前他在节目第二期惨遭淘汰,引发诸多争议,而此次以返场歌手身份再度登场,无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7月17日晚,记者与林志炫展开一场深度对话,探寻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坚守与突破。
想唱就唱,选曲依然“叛逆”
当被问及在《歌手2025》这样注重现场反馈和直播效果的舞台上,如何兼顾艺术追求与竞技需求时,林志炫坦言,直播带来的即时反馈与以往大不相同。但他此次以返场歌手回归,心态并未改变,依旧会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将准备好的歌曲一首首呈现在舞台上。
除了直播带来的变化,观众审美的变化也要求歌手作出相应改变。谈到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比赛排名的压力,林志炫表示他有自己的节奏。他回忆起2013年和2017年参赛时,会先争取好名次,再肆意选歌。然而今年赛制改变,淘汰规则不再是以往的两期淘汰一人,这让他觉得难以适应,索性选择“先不适应”,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在选曲方面,林志炫敏锐地察觉到观众音乐审美的变化。他认为不是悄悄变化,而是有新的时代进入音乐市场。在他看来,原来喜欢他的朋友也还在,只不过不是很活跃,而那些比较活跃的声音主要来自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已经从听音乐本身慢慢转变到了听自己,这是目前新入场的听众表现出的审美变化。但是对于这种变化,林志炫表示自己依然很“任性”和“叛逆”,“说不定偶尔刚好能适应这些新听众的审美变化,我们就看机缘吧。”
回顾首场《悟空》的颠覆性演绎和第二场《秋意浓》的经典风格对比,林志炫解释这是他一贯的惯性,打算以两期为一个“包裹”,让听众感受到强烈反差。虽然网友对选歌初衷有不同想法,但如今赛制变化,每期都有人淘汰,他决定不再以两期为基准调整,“想唱就唱”。
林志炫透露其实回《歌手2025》是在意料之中的。暂别舞台后,他本打算突围赛的时候再回来,没想到新机制让他提前两周回归。好在他有所准备,将原本准备的歌曲顺序提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他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是一直放松而且很好的。”
对于这期张榜赛的选曲《太难唱了》,林志炫表示会延续融合和创新理念。这首歌原风格偏爵士,他加入了多种音乐元素,做出了符合歌曲感觉的编曲和唱法。当被问到后面的舞台会选择安全路线还是继续创新时,林志炫坚定地说:“对我来说,只有‘林志炫路线’,很少去想安全还是创新,我是很直觉的,因为自己很想唱这首歌,很想做自己属意的改编,也希望这首我喜爱的歌和我的版本能替它找到很多知音。”他还充满信心地表示,后面的比赛会有“它应该有的难度跟震撼”,有信心走到总决赛。
欣赏年轻势力,唱功、唱商缺一不可
今年的歌手舞台上,年轻歌手表现生猛,林志炫对此十分欣喜。他认为,“新的势力进来,代表我们的华语乐坛的音乐风格跟属性会更多元。当然,不免也要面对更多的脑力激荡以及听觉的交流。”作为老一辈的音乐人,林志炫提醒后生们,要有保护自己声音的意识,希望他们能唱得更久、更安全。
在谈到“唱商”与“唱功”以及舞台话题性时,林志炫认为唱商与唱功缺一不可,唱功是世界的表达,需要技术支撑。“现在的年轻朋友,很关注舞台的话题性,但我个人比较喜欢纯粹的表达,每一首歌曲都有要表达的不同面向,所以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考虑纯粹的一种表达,至于舞台的话题性,我觉得顺其自然吧,有的时候会顺道,有的时候会有距离。”他直言对于舞台话题性,选歌的时候会参照节目组的想法,但还是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唱功与唱商,唱功是为唱商服务的,但唱商没有唱功的服务,也完成不了非常好的结果。”
有人评价他的舞台像“吟游诗人”般有故事感,也有人认为他的唱腔偏传统,对于这些不同看法,林志炫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声音只有好不好听,很少有偏传统或偏现代之分。他强调,“唱腔需要系统训练,每个人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自己先天的条件,如何选择自己的系统,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作为公认的“live之王”,林志炫还分享了自己保持演唱机能的秘诀——科学的训练方法。他建议年轻歌手在练唱过程中要有自觉,当练成某种唱法时,要冷静分析是通过身体哪些部分做到的。对演唱系统拆解分析得越细,就越有机会通过训练保护自己的声音。他希望年轻歌手不要太过挥霍自己的声音,毕竟大家都希望能听到好的声音更久一些。
记者:任晓斐编辑:徐敏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