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诺伊州的深夜,79岁的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敲下一行字:“中国正面临大豆短缺,而美国农民能提供最优质的大豆
请将订单翻四倍,我们保证快速服务!”这条看似雪中送炭的推文,很快被《联合早报》捕捉,瞬间点燃全球舆论。
但农场主们却苦笑摇头: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滞销大豆,早已压垮了他们的贷款信用。银行催债电话每天响个不停,而特朗普的热情喊话,不过是选举倒计时下的政治表演。
特朗普口中的中国大豆短缺,与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截然相反。2025年7月底的数据显示:中国买家未订购任何美国新季大豆,反而从巴西进口了3450万吨,同比增长18%。
讽刺的是,美国大豆库存积压量创下十年新高,价格同比暴跌20%。艾奥瓦州农民协会主席直言:“我们要的是市场,不是政府补贴!”
此前特朗普发放的280亿美元农业援助,在持续滞销面前杯水车薪。
所谓翻四倍订单,实则是让中国一年吞下9000万吨美豆。这数字有多离谱?它相当于美国全年大豆产量的50%,更是中国2024年美豆进口总量的四倍有余。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在他发帖后短暂飙升2%,但市场迅速识破真相:即便中国全盘接受,也填不平美国每年295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这场危机始于特朗普自己的关税大棒。2025年4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华加征10%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回敬同等税率,叠加此前3%的基础关税,总税率达13%。
每吨美豆到岸价因此暴涨45美元,彻底丧失竞争力。而巴西大豆凭借免税政策,价格比美国低20-30美元/吨,蛋白质含量高,还享有中巴共建港口的物流便利。
贸易战前的格局早已颠覆: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的60%来自美国;到了2024年,美国份额暴跌至21%,巴西则以7465万吨的供应量占据71%市场。
中国正通过技术手段去美国化:饲料配方调整使豆粕用量下降15%,相当于年减1500万吨进口需求;东北国产大豆增产8%,确保食用豆完全自给。美国大豆,正从必需品沦为可选项。
特朗普的深夜喊话,暴露了共和党的政治软肋。艾奥瓦、明尼苏达等农业州,历来是共和党的铁票仓
2024年大选,特朗普在此拿下超60%选票。但如今,《华盛顿邮报》民调显示,大豆主产区农民对共和党的支持率骤降22个百分点,仅剩38%。
距离2026年中期选举不到一年,每一张选票都关乎国会控制权。若大豆滞销持续,农民的不满将直接转化为选票惩罚。
堪萨斯州农场主在社交媒体控诉:“关税战前,中国每年买走我们40%的大豆,现在仓库堆满了,特朗普却只会发推特!”
这种焦虑甚至蔓延至金融链:农业贷款违约率攀升,五大湖区的农商银行已收紧信贷,恐引发连锁破产潮。
特朗普试图让中国背叛巴西,却低估了金砖国家的贸易纽带。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额突破19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70%。
中巴共建的塞拉多草原-桑托斯港供应链,将物流成本压缩20%,且全年供应无休。关键的是,两国签有长期免税协议,而美国大豆不仅要交13%关税,还面临中国设置的基因壁垒,进口大豆必须与美国主流品种存在至少3个关键基因差异,彻底堵死转口贸易。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回应直指核心矛盾:“我们想买芯片,你们不卖;却要求我们多买大豆,这公平吗?”中美贸易失衡的本质,是美国长期封锁高科技出口
却强推低附加值农产品的结构性扭曲。特朗普所谓用大豆缩小逆差,无异于用芝麻填平鸿沟。
美国消费者却成了隐形受害者。沃尔玛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儿童玩具因关税从9.99美元涨至19.99美元
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3800美元,底层群体损失达1700美元,比车贷月供还高。特斯拉因中国传感器断供,每周在底特律减产2000辆电动车,苹果iPhone 16生产成本激增20%,库克开始将产能迁出美国。